若以火劫之,受火气之轻者,湿不得越,因热而发黄;受火气之重者,必亡阳而如惊痫状,液脱而时问曰∶“值天阴雨不止,风湿相搏,一身尽疼,法当汗出而解。伤寒呕多,虽有阳明证,不可攻之。
初服微烦,复服汗出便愈。太阴之上,湿气主之,则身自黄而面不黄,以此知系在太阴,而非阳明病矣。
既吐且利,小便复利,而大汗出,下利清谷,内寒外热,脉微欲绝者,四逆汤主之。 脉浮热甚,反灸之,此为实,实以虚治,因火而动,必咽燥吐血。
伤寒固宜发汗,发之而身目反黄者,非热不得越,是发汗不如法,热解而寒湿不解也。恐蓄热有余,或发痈脓,或便脓血,为难治耳。
然硬而尚未满,是热邪散漫胃中,尚未干也。此条证为在里,当是四逆本方加当归,如茯苓四逆之例。
此病自内之外,人所不知,惟病患独知,诊家所以不可无问法。非调胃承气下之,胃气绝矣。